聚焦两大重点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读2020年省委一号文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是攻坚克难的拼搏之年。做好我省2020年“三农”工作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确保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三农”工作有哪些硬任务?全面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制度设计有何安排?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群众如何获得稳定收入?就2020年省委一号文件决策部署,记者采访了省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昌鹏。 保全面小康成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杨昌鹏表示,首先,文件强调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当前,脱贫攻坚仍是我省最重要的工作任务。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阶段,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坚持不懈,尽锐出战,坚持目标和标准,确保贫困县如期全部摘帽,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贵州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关心关怀,彰显了脱贫攻坚核心战略定位。 其次,文件明确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2020年,全面落实剩余未脱贫县的“脱贫摘帽”工作。对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县和行政村挂牌督战,组织精锐力量强力帮扶,采取超常规举措加以解决,逐一对账销号。并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对已脱贫人口全面排查,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文件列出任务清单,强化政策举措,确保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如期完成。 第三,做好脱贫攻坚后续相关工作。严把贫困退出关,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做好脱贫攻坚考核验收和总结宣传工作,做好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等后续工作。全面补齐决胜脱贫攻坚的各项短板,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筑牢乡村振兴基础,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 杨昌鹏认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农业农村发展,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让全省农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推进。加强农村交通、水利、电网、通讯基础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管护,发挥更大综合效益。 在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上重点整治。扎实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村推进示范点。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村厕所质量管理。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监管,保障收运设施正常运行。大力推进规模以上养殖场粪污治理,加强农膜污染治理,推进农用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利用。 再有,在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突出短板上加快补齐。在农村教育、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农村社会保障能力等突出短板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快补齐,提升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杨昌鹏指出,两年多来,我们在全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包括思想观念的革命、发展方式的革命和工作作风的革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8年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发起“春风行动”“夏季攻势”“秋后算账”“冬季充电”,全面推行“八要素”,推广“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组织方式。2019年,又持续发起“春季攻坚”“夏秋决战”和新一轮“冬季充电”,实行12位省领导领衔推进12个特色优势产业。实践证明,农村产业革命符合党中央决策部署,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符合贵州省情实际。 聚焦优势产业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没有规模,就形不成产业。围绕12大特色农业产业,加快推进坝区规模化基地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土地流转、土地整治、经营主体培育和农业保险保障,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切实种出效益田、示范田、样板田。各县(市、区)结合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聚焦1-2个优势产业,采取超常规手段,迅速扩大规模,实现裂变式发展,坚决改变样样都有样样都形不成规模的格局。文件还特别强调发展林下经济。全省林业资源丰富,综合利用林业资源,加快“林业 产业”融合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农产品一旦形成规模,流通就成为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深入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有效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加快推进农产品采后处理、集配分拣、初级加工、冷链运输等重点环节,今年力求取得突破,减少流通损耗,扩大销售半径,提高经营效益。 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这是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必然选择。建立健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形成“强一产促二产带三产”的发展格局。 稳定粮食和抓好生猪生产。中国有句老话叫“猪粮安天下”,说的就是粮食和生猪等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意义。不但直接影响着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更关乎国家宏观经济和调控政策走向。粮食生产稳字当头,按照优结构、提质量的要求,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落实,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强化粮食生产这个重点,尤其是水稻种植的面积要确保稳定。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这是当前“三农”工作中的头等大事。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的安排部署,坚持恢复生产和疫病防控两手抓,坚决完成恢复生猪生产目标任务。要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生猪市场预警监测和应急调控,确保春节和“两会”期间我省猪肉市场供应稳定,坚决防止出现脱销断档、价格暴涨。要加快推进生猪生产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生猪供应能力。 强化保障措施,落实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 杨昌鹏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要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要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特别是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坚决扛起脱贫攻坚全面收官的责任,对照目标任务及早谋划、提前作为,重点工作要紧抓不放、一抓到底,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2020年收官之年任务重、工作多,平时要抓紧一点,尽量往前赶一点,工作余地就大一些,时间就充裕一些。要切实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各扶贫点的挂帮干部、专项督促检查的干部不能撤出,力量只能加强,要保证摘帽县决不能在最后关头“掉链子”、出现闪失。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加强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财政、金融保险、乡村发展用地等支持力度。省级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不减,确保财政投入与补上完成全面小康任务的“三农”短板相适应。探索“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发展模式和融资机制,推广“政银企担”“订单助农贷”等融资模式,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三农”领域中长期信贷支持。对12个重点特色优势产业保险给予政策支持,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督促保险机构及时足额理赔。为农村产业革命保驾护航。 强化农村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落实到农村,首要就是要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县乡村三级书记都要切实担负起抓基层党建的责任,推进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好农村基层觉组织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强化重点改革。农村改革是加快补上“三农”发展短板、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三变”改革向纵深拓展,以土地流转、务工收入、股份分红等形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供销社、农垦农场、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拓宽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强化作风建设。国计民生之根,在于“三农”,“三农”工作取得突破,贵在干部。要自觉转变工作作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抓具体抓深入,对脱贫攻坚、农村产业革命等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大事,从具体环节抓起、从具体问题解决起,推动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坚决革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真抓实干,合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取得实效。